- hongkongnews207
lofter定義及發展
loft a space at the top of a building under the roof used for storing things and usually entered by a ladder, or sometimes made into a room for living in
The firm specializes in loft conversions(= making lofts into rooms).
LOFTER - The Group has been actively exploring a variety of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urban renewal projects across core districts of Hong Kong, with key focus on Grade A Commercial and Luxury Residential Projects.
The Group vows to accommodate the needs of a diverse market and dynamic social policies, while maintaining a good balance between profitability,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.
https://www.thehighlightnews.com/post/lofter樂風集團增長迅速的香港物業發展商
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, our team strives to deliver the finest and most exquisite properties with the team's uncompromising passion for the highest quality in every detail.
香港的房地產業已有悠久的歷史,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後拍賣土地,逐步形成和確立香港的地權制度和土地批租制度。
1950年代末期到1980年抵壘政策結束前,因政局動盪,大批中國大陸人口移入,香港人口急速膨脹,居住成為當時社會經濟中一個嚴重問題。因此香港政府出於人道理由與社會安定,於1950年成立之香港模範屋宇會提供土地。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。在1960年代,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推出廉租屋邨。1970年代初,大批地產公司紛紛藉此牛市時機掛牌上市籌集大量資金發展業務。此時持香港工商持續增長,成為現戰後以來空前的繁榮。隨著需求上漲,發展規模漸大,經營房地產所需資金也日見龐大,一些小型地產公司在此時逐漸被淘汰,實力雄厚的地產商逐漸壟斷市場。此時地產業也成了香港經濟的重要的支柱,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,香港地產市道受到重創,大量業主變成負資產,2002年11月,特區政府為了挽救樓市,減少土地供應和政府退出房地產市場等的方法,直到2010年,樓市幾乎回到1997年金融風暴前夕的水平。[1][2][3]
2010-2020年香港連續10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[4]。根據2020年的統計數據,香港中位數收入住戶平均需要20.8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才能負擔一個住房[5]
香港主要地產商與各行業關係
地產商 公用事業 交通運輸 電訊 零售
長江實業集團 港燈 - 和記電訊 百佳、屈臣氏、豐澤
新鴻基地產 - 載通國際(九巴、龍運巴士) 數碼通 一田百貨
新世界發展 - 新巴、城巴、新渡輪(已出售) 新世界電訊(已出售) -
恒基兆業地產 香港煤氣 - - 千色Citistore
會德豐 - 天星小輪、香港電車(已出售) 有線寬頻 -
信和集團
嘉里建設
恒隆集團